學校電子時鐘系統組成與核心功能
更新時間:2025-04-25 點擊次數:87次
學校電子時鐘系統組成與核心功能:
1.母鐘(主控時鐘)
作用:作為整個系統的基準時間源,負責接收外部標準時間信號(如衛星、北斗、GPS、網絡等),并生成高精度時鐘信號。
原理:
通過接收機捕獲衛星或網絡時間信號(如GPS的UTC時間),校準自身時鐘。
將標準時間轉換為電信號(如脈沖、串口數據),通過有線(RS485、CAN總線)或無線(Wi-Fi、4G)方式傳輸給子鐘。
2.子鐘(顯示終端)
作用:接收母鐘信號并顯示時間,通常安裝在教室、辦公室、走廊等場所。
原理:
接收母鐘發送的時間碼(如NTP協議、串口命令),解析后驅動LED/LCD顯示屏。
部分子鐘內置備用電池,確保斷電后短時間內仍能顯示正確時間。
3.學校電子時鐘系統時間信號源
衛星授時(如GPS、北斗):
母鐘通過衛星接收模塊捕獲UTC時間,精度可達±10納秒(同步衛星信號后)。
自動校正母鐘時間,消除本地時鐘的累積誤差。
網絡授時(如NTP/SIP協議):
通過校園局域網接入互聯網,從NTP服務器獲取時間,精度通常為毫秒級。
適用于無衛星信號的室內環境。
4.傳輸與通信
有線傳輸:
RS485總線:支持多節點串聯,抗干擾能力強,適用于固定安裝的子鐘。
以太網(PoE):通過網線供電和傳輸數據,適合靈活擴展的子鐘。
無線傳輸:
Wi-Fi/4G:用于難以布線的場所(如老舊建筑),但需考慮信號延遲和穩定性。